公共管廊安全风险监测预警
公共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的一个巨大的隧道空间,将电力、通信、燃气、供热、给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,也被称为“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”,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“生命线”。对于化工企业和工业园区而言,公共管廊内部密集铺设了燃气、电力、供热、原物料等多条管线,一旦发生火灾、爆炸或有毒气体泄漏等事故,极易引发连锁反应,而公共管廊长期受介质腐蚀、外力荷载(如车辆碰撞、地质沉降)等多重影响,其结构极易出现裂缝、变形等损伤,传统的人工巡检通常难以及时发现。
公共管廊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是依托于物联网、智能传感与大数据技术,并聚焦化工园区等场景公共管廊的安全管理,可实现对管廊结构(裂缝、变形)、介质泄漏(有毒可燃气体、危化液体)及周边作业干扰(违规施工、堆载)等风险的实时监控,支持整合多维度数据构建智能分析模型,实现安全隐患的早发现、早预防。

系统构架
IT平台层
传感器收集到的所有信息,都会在这里进行存储,系统会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。
- 系统大数据分析:自动比对管廊内各部位历史数据,一旦存在数据异常情况将立即被识别出。
- AI算法模型:基于收集到的数据,或记录的数据趋势分析,进行预测性预警。
例如:分析某个数据的趋势,预测出某位置温度将达到异常值。 - 融合分析:结合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后,所做出的综合判断,而且可以根据当前的情况展开预判,缩小异常范围,控制伤害程度。
例如:检测到存在烟雾而且有温度升高的情况,系统就进行火灾警报,而且检查途径此处的管道来自哪里通向哪里,经过哪些阀门可以立刻通知操作人员关闭。
通讯传输层
智能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海量数据,以最高速、稳定地状态传输到数据监控中心。
物联网感知层
在管廊内部,部署的各种智能传感器,其目的是为了能实时采集公共管廊内的各项数据。例如:气体、温度、湿度、液位、井盖位移、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,烟雾、火焰探测器,以及视频监控(AI摄像头)等。
应用场景层
根据IT平台层的分析进行响应。
- 多终端预警:以弹窗、声音、短信等形式,在监控大屏、电脑、手机APP上预警。
- 联动控制:由系统自动或通知人员手动启动的应急措施,比如:开启通风系统、关闭燃气阀门、启用灭火系统,以及通知安全人员前往现场处理问题等。
- 可视化展示:可在系统上实时查看该公共管廊的状态和各项数据。

公共管廊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的应用场景

公共管廊的三维数字化地图

管廊全区域监测
气体浓度监测:部署甲烷、氨气等气体探测器,识别管廊内是否存在可燃或者有毒气体的泄漏风险。
物理参数监测:部署压力、流量、沉降等传感器,监测管廊运行时的物理参数。

管廊安全眼
热成像监控:部署热成像摄像头捕捉异常高温区域(例如因设备过热或管线泄漏所引发的异常情况)。
高清视频抓拍:覆盖管廊所有的关键区域,回传管廊及其周边设施画面,可以看到管廊的管线连接、设备运行,以及周边环境。如果发生事故需要追溯原因时,视频抓拍镜头也能够提供影像依据。

管廊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管理
支持针对每条管廊,按照监测的类型(气体、物理参数等)、状态筛选(正常、报警等)来查询其详细数据,数据涵盖管廊名称、监测点位、监测值、数据状态等信息,并自动形成管廊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,便于后续对其进行深度分析和管理。